我們可透過改變自身透視角度的方式,來改變解讀者的角度。不只是我們自己的身體位置(例如,從站姿改為跪姿),也包括相機的拍攝角度。我們移動身體時,相機也跟著動,又或者我們改變相機角度,使之朝上或朝下、朝左、朝右,就能改變透視效果,而透視效果變了,元素關係也跟著變,線條在影像框架中的延伸方式會不同,甚至連線的動能也都會變得不一樣。
Nikon D3s,18mm,20 秒 @ f/13,ISO 200
Canon 1Ds Mk III,45mm,20 秒 @ f/8,ISO 200
義大利,韋爾納扎,2010
極端的觀看角度,較容易讓人看出其效果差異。這兩張都是在義大利的韋爾納扎所拍攝,一張是在海港水線上較低的岩石處所拍的,另一張則從岬角俯瞰小鎮,幾乎就在第一張拍攝位置的正上方,兩個拍攝地點僅相距約幾百英呎。
雖然我們無法移動場景中大部分的物體,但卻可透過移動自身位置的方式來改變其相對位置。拍攝位置的改變,會影響影像的透視效果,能將普通的水平線轉換為絕妙斜線,進而改變影像氣氛與視線動向。你可藉此讓被攝物體彼此靠近或遠離,不僅能改變影像平衡(氣氛便會因而不同),更能改變那些被攝物體看起來的相對關係,這些都會影響影像所傳達之訊息。改變觀看角度,便可改變我們對被攝物的感受,或者消除令人分心的背景
Nikon D3s,50mm,1/60 秒 @ f/10,ISO 400
義大利,利古里亞,2011
在此影像上沿著明顯的線條畫線,以便你觀察透視效果。請注意兩部分:第一,水平向的平行線都匯集於單一消失點;第二,我所站的位置和被攝人物位置,造成消失點剛好位於她身後,因而能有效引導視線進入影像,直至她身上。若我改變拍攝位置,則所有線條依舊會聚集在真實場景裡的同一消失點,但該消失點與影像框架的相對位置,將會依我的構圖方式不同而產生差異。